“都市游牧”的顺德经验:2018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工作坊第三期始末
策展人顾振清
2017年9月28日开馆的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是华侨城集团建设的又一个强调国际性、学术性和公共性的现代化美术馆空间。盒子美术馆坐落于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的顺峰山湿地公园内,以展示、交流、公共教育和国际工作坊四大功能区对接本地公众。美术馆的建设和运营,体现了华侨城集团对当下中国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文化反思以及实践。盒子美术馆开馆后一系列国际展览和学术活动,无疑为顺德市民带来了一个个精彩的视觉盛宴,也给珠三角地区的文化生态带来新的能量和活力。
2018年初,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艺术总监周力、执行馆长刘可与独立策展人顾振清共同提议下,华侨城盒子美术馆管理层决定以“都市游牧”为工作坊第三期计划的学术主题,邀请多位具有国际展览经验的蒙古艺术家参与国际工作坊的艺术家驻地创作项目。2018年1月14日,随着蒙古艺术家英格包尔德(Enkhbold Togmidshiirev)、蒙根其其格(Munguntsetseg Lkhagvasuren)和巴特尔佐力格(Baatarzorig Batjargal)从蒙古国乌兰巴托飞抵广州,2018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工作坊第三期计划进入实施阶段。
在顺德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驻地创作期间,蒙古艺术家英格包尔德、蒙根其其格和巴特尔佐力格各获得一间独立的工作室空间,艺术家可以在工作室里展开各自的艺术创作,也可以在盒子美术馆公共交流空间中与策展人顾振清、项目团队成员冀然、何泉与策展助理李娇妮、艺娜等人谈话、开网络会议,或接受记者采访。盒子美术馆项目团队表现出一种高效的执行力和专业协作的配合度,为蒙古艺术家在地的田野考察、材料遴选、人手配置、作品制作提供各种相应的条件及必要的后勤保障。英格包尔德、蒙根其其格和巴特尔佐力格分别考察了顺德的农家与渔村、广州的马场,东莞的私人美术馆,深入了解广东珠三角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并与不同社会圈层、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展开对话和交流。蒙古艺术家们在工作室画了许多草图、写了许多构想。他们在再三斟酌方案后,逐渐确立了各自的驻地创作计划。英格包尔德计划以马粪、棉花、麻布、竹子、马蹄铁等综合材料创作一件双联的抽象平面作品《母国》,并以当地农家的竹子、蒙古带来的骆驼皮筋和当地麻布制作装置作品《美术馆墙外的竹制蒙古包》。蒙根其其格计划以马尾毛、铁丝编织两个织布鸟鸟巢造形的网状软雕塑作品《银河》系列。巴特尔佐力格了解到顺德当地赛龙舟的传统风俗和保存龙舟的一系列民间仪式之后,对龙舟和渔舟产生巨大兴趣。在盒子美术馆项目团队的帮助下,巴特尔佐力格寻来一只将要报废的当地木质渔舟。他将船身作为绘画的载体,创作绘画性装置作品《天空与海洋》。2018年1月25日,最后一位参与驻地创作的蒙古艺术家诺敏(Nomin Bold)从蒙古国乌兰巴托飞抵广州。她以现场绘画创作的方式参与盒子美术馆工作坊项目。
2018年1月30日,《“都市游牧”:2018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工作坊第三期》开放展开幕,为巴特尔佐力格、英格包尔德、蒙根其其格和诺敏4位蒙古艺术家的工作坊驻地创作划上一个句号,同时开启了2018年1月30日至2月14日的展期。艺术家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的展厅、多个功能化空间和户外草地共展出了10件参展作品。策展人顾振清在开幕现场为到场的华侨城集团员工和其他观众做了作品导览。
在盒子美术馆展厅中,艺术家诺敏不仅展示了在工作坊创作的试图为城市寻找一种精神的丙烯画《万物有灵》,还同时展出了自乌兰巴托带来的近期画作《木》、《平行线》、《等待》。多件画作互为语境,表达了艺术家对于人类在城市化进程中与自然渐行渐远的各种现状的深度关切。
巴特尔佐力格则展出渔舟现成品上的船身绘画《天空与海洋》。他以克莱因蓝色在船身上绘制祥云、骏马、燕子、佛眼、圣山等蒙古传统艺术纹样,试图把自身属于草原游牧文明基因的符号学文本在渔舟这一顺德本地文化样本上进行异地嫁接、转换。此外,巴特尔佐力格还展出了自乌兰巴托带来的近期画作《M…Top》,展示了他在画面上整合蒙古传统符号与欧美波普化的大众消费流行图式等多种文化表征的超强功力。
在两侧皆是落地窗户的公共交流空间,英格包尔德则将《母国》紧靠尺度有限的墙面置放,并将双联画的两个画面以固定的彼此相向的大角度打开,让平面作品看上去犹如一本打开着的关于他母国的大书。在户外草地上,他历时10多天,把当地农家青竹一根根精心截取、烘烤、掰弯,再有序编列制作的蒙古包终于成形。装置《美术馆墙外的竹制蒙古包》成为英格包尔德在顺德制作的又一个精神分身,用以与当地社会发生交流与对话。
蒙根其其格的两件马尾毛软雕塑《银河》系列作品悬挂在另一个临时展厅。每个作品的整体造型有腹有尾,有放有收,浑然一体,都模仿着一种令人似曾相识的自然形式,犹如织布鸟的巢穴,又犹如哺乳动物体内的子宫和天上的银河。《银河1》呈灰白色,自上而下由灰渐白,由鼓变细。《银河2》呈单一棕黑色,通体以棕黑马尾毛搓绳、编制而成,纹理粗放,软雕塑底部则毛发贲张。蒙根其其格在展览上还设置视频《银河》。视频作品以编织物线团不断解开的过程,构成一种隐喻。在2018年1月30日,在展览开幕期间,蒙根其其格还以《银河》系列为道具表演了现场行为。她仰卧在地,以《银河1》的尾部空洞为端口,持续作长时间的呼吸及窥视的动作。随后起身,以点火器引燃《银河》系列软雕塑外层裸露的纤细马毛,试图以马毛燃烧的气味提示自然环境存在的危机。
2018年1月31日,巴特尔佐力格、英格包尔德、蒙根其其格和诺敏4位蒙古艺术家从白云机场出发,踏上归程。